時間一轉眼2010過一半了,
這半年來的投資難度相較於09年來說難上許多,
尤其大小事頻傳,希臘債務、泰國暴動、墨西哥灣漏油....
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市況雖動盪 二次衰退可能性低
歐洲債務危機、南北韓緊張情勢及泰國政治動盪引發投資人疑慮,我想與各位分享近期投資人最常詢問的問題,以及我們研究團隊的想法及回覆。
1、南歐債信問題及亞洲政治動盪等負面消息不斷,是否可能發生二次衰退?
我們認為,現階段發生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極低,由於各國政府步調一致,透過實施低利率政策與擴張貨幣供應量,盡力避免二次衰退發生。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通膨壓力,部分政府可能藉由讓殖利率或指標利率逐步上揚以減緩通膨壓力;但整體而言,歐洲及美國仍傾向寬鬆貨幣基調以確保流動性充沛。
此外,部分領先指標顯示消費成長將持續改善,採購經理人指數為消費者信心的良好領先指標,中國及美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已回到2007年的水準,代表消費者信心將呈現復甦,而來自美國的數據也捎來佳音。
2、請問現階段南歐債信危機,可能從哪些管道擴散至亞洲及其他新興國家?
最顯而易見的是,透過貿易而產生的影響。如果歐洲築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壁壘,並大幅降低進口量,可能在亞洲以及新興國家引發連鎖效應。例如,歐洲約占泰國出口總值的12%,僅次於東協地區、為泰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此外,旅遊業對泰國國內生產毛額貢獻度極高,而歐洲則為泰國觀光客主要來源地之一。
類似的狀況同樣出現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因此近期發生在歐洲的經濟危機可能對這些國家的出口貿易以及旅遊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重要的是,歐美占新興國家總出口比重呈現下滑趨勢,現階段中國(而非美國及歐洲)已成為許多新興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例如,2003年時美國占韓國出口比例約為兩成,如今卻降至11-12%;相較之下,受惠於中國及印度經濟高速成長,亞洲國家目前占韓國出口總額已超出五成以上。基本上,許多東亞國家受益於中國與印度強勁經濟成長。
3、新興國家未來盤勢的看法為何?
在判斷市場走勢時,供需面為我們主要觀察重點之一。就供給面而言,通常在股市上漲之際,首次公開發行(IPO)數量亦隨之增加。近年來,新興市場IPO數量占全球比重大幅增長,2000年時新興市場IPO數量占全球比重約達兩成,而去年時已占全球比重73%左右,預估今年新興市場IPO數量將較去年成長。觀察IPO動向極為重要,由於IPO可能造成股市壓力:IPO發行量越大,股市呈現強勁上漲的可能性則越低,因為這可能會對於原本的次級市場形成資金排擠壓力。
需求面而言,整體來看全球投資人對新興市場部位仍處減碼狀態,目前全球資金(尤其是機構法人,但個別投資人也有相同的情形)投資新興市場持有比重平均約介於3%至8%,但新興股市市值占全球比重已達30%。這使我們相信,未來對於新興市場股票的需求,將有相當大的潛在成長空間。
基本面強勁,是我們對新興國家發展潛力抱持堅定信念的主要原因,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動能強、負債佔GDP比重較成熟市場低、具較高的外匯存底,且眾多新興國家信用違約交換(CDS)價格甚至低於部分歐洲國家,顯示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風險認知也有所改變。
文章轉載:取材自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團隊總裁墨比爾斯部落格,2010-06-20/聯合報
原文網站在這兒:http://mobius.blog.franklintempleton.com/
從文中的第一點>>說二次衰退可能性極低
回覆刪除可是該怎麼說..前些天我看得新聞..asf
(不知道這個新聞跟他這句話有否衝突..???)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安本資產管理表示,歐美國家結構性赤字與負債將阻礙經濟成長,全球金融市場將面臨新一波震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由於各國政府政策失誤,可能釀成史上第三次經濟蕭條。
安本資產指出,資金流動性造成資產價格上漲,可能造成市場不穩定。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必須在今明兩年內調升利率,避免通膨上升;歐美國家負債節節高升成為最大隱憂。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日前宣布大規模打銷政府赤字計畫,股市投資人擔心經濟成長減緩可能影響獲利。美國聯準會也提出警告,歐洲國家負債累累會削弱美國經濟成長。
克魯曼擔心,經濟恐怕已進入第三次經濟蕭條的初期階段,先前經濟史上被廣泛稱為「經濟蕭條」的期間只有二次,為「一八七三年恐慌」(Panic of 1873)後的通縮與不穩定,以及一九二九到一九三一年金融危機後連續好幾年的高失業率期間。
克魯曼說,這次經濟蕭條可能看起來比較像「長期蕭條」,而不是更嚴重的「大蕭條」,但對於數以百萬計失業的人來說,代價同樣巨大。第三次蕭條主要是政策失誤引起,各國只注意通膨,但實際上的威脅是通縮,各國在宣傳緊縮財政,真正的問題卻是支出不足。
他說,經濟蕭條不會隨著過去兩年金融危機的結束告一段落,短期內無法改善的高失業率才是關注重點,歐洲與美國都會步上日本通縮的後塵。希臘等歐洲國家在經濟衰退的當下實施財政緊縮更是一大失誤,投資者信心沒有因此提高;最後削減政府支出只會造成通縮與衰退,而廣大的民眾必須付出長期失業的代價。
因為不知道到底有否相關或連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