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2008

現代戰國策:美國的乙醇戰略-糧食與能源間的競賽補充

若對上篇文章 漲漲漲!糧食與能源間的競賽 有興趣者,這是Mr.James 文章中,參考的摘要重點的全文,是由曾左韬博士(美國能源部阿崗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美華學社會員)所撰寫,文中巧妙的用中國歷史-西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管仲如何三策興齊的例子來比擬美國提倡的生質能源策略,挺有意思的!

-------------------------------------------------------------------

以下文章轉載:現代戰國策-美國的乙醇戰略(曾左韬博士-美國能源部阿崗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美華學社會員
2008/02)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中國幾千年歷史,其中各國各王朝的成功失敗對今天的發展仍有借鑒的意義。當今各國崛起角逐的情況下,幾千年前的戰國策略仍可讓我們警醒。 2007年12月1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自1975年以來的首個能源法案,該法案要求減小石油進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實質是把出口的糧食轉化為乙醇燃料,由於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這一變化將對世界發生重大影響。目前美國不但是工業大國,也是世界農業大國。美國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42.7%, 玉米產量占34.4%, 棉花產量占21.2,小麥產量占11.6%.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處於決定性的地位。這一能源法案讓人聯想起兩千年前的戰國策。且看當年在糧食問題上管仲如何三策興齊。
齊國本是一個海邊的小國,姜太公初封時地不過方圓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適合糧食生長的鹽鹼地,糧食生產和人口都不多。齊國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裏發展成為東方的超強,與管仲的糧食戰略有很大關係

策一、服帛降魯梁。魯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織綈,綈是一種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管仲勸齊桓公穿綈料衣服,並下令大臣們都服綈。上行下效,齊國的老百姓一時間全都穿綈料衣服。齊國綈的價格大漲,管仲還特意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給金三千斤。吸引得魯、梁二國的老百姓都把綈運到齊國賣高價,而獲取利潤。魯、梁二國財政收入大漲。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一年後,魯、梁的老百姓幾乎全部出動,忙著織綈運綈,從而放棄
了農業生產。時機成熟以後,管仲又勸齊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讓百姓再穿綈,並“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十個月後,“魯、梁之民餓餒相及”,即使兩國國君急令百姓返農,也為時已晚,糧食不可能在短期內產出。於是,魯、梁穀價騰飛,魯、梁的百姓從齊國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而齊國的糧價每石才十錢。三年後,魯、梁的國君不得不歸順齊國了。

策二、買鹿制楚。齊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國強大而不獲成功,向管仲請教辦法。管仲讓桓公以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並且告訴楚國商人,販鹿到齊國可以發大財。於是楚國的男女幾乎全國總動員,全都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棄了糧食生產;而齊國卻早已“藏穀十之六”了。當楚國的百姓無糧可食時,管仲又關閉了國界,終止活鹿和糧食交易。結果,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
策三、代國出產狐皮,管仲勸桓公令人到代國去高價收購,造成代人放棄農業生產,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卻少得可憐,“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結果是狐皮沒有弄到,農業生產也耽誤了,沒有糧食吃,導致北方的離枝國乘虛侵擾。在此情況下,代國國王只好投降齊國。齊國一兵未動而征服代國。這便是糧食戰爭的威力。

以上是兩千年前齊國人的智慧。兩千年後鬥轉星移。玩這種糧食策略的變成了美國人。讓我們看看現代戰國策是怎麼玩的。美國先大量買入工業品,同時廉價出口糧食,把各國農業擠垮,這是第一步。目前農產品出口占美國農業總銷售的比例高達25%。各國農業受美國廉價農產品衝擊,很多已經崩垮。就中國來說,中國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產國家,具不完全統計,中國種植油料的農民達兩億以上,占全國耕地面積的 1/4以上。

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此後美國靠巨額的財政補貼生產的大豆進入中國市場,2000年中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後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而中國大豆生產卻沒有補貼,這種不公平競爭的結果是中國農民生
產的大豆越多賠得也越多。近年來,銷售價格持續降低,種植效益持續下降,堆積如山的庫存大豆以及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使種豆農民和大豆加工企業都苦不堪言。結果中國本土的大豆生產逐步萎縮,2006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已經比2005年減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會比2005年還要減少40%左右。最近 10多年裏,中國大豆產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退居為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
界第四。

每多進口100萬噸,就可能造成130萬種豆農民 “失業”。失業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廉價工業品生產線。開始為美國織“綈”制鞋,幾千萬隻鞋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美國低價買入這些包含了大量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的工業品,把污染和通膨留給了中國。07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去年同期上漲6.9%。其中,城市上漲6.6%,農村上漲7.6%;食品價格上漲18.2%,連續第4個月物價漲幅超過6%。

亞洲各國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由於工業化占地導致耕地的消失, 日本穀物的生產水準從頂峰下降了33%, 韓國下降了31%, 臺灣下降了19%。在過去的37年間,日本糧食產量由1589萬噸下降到985萬噸, 包括飼料在內的糧食自給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個百分點。2003年韓國國內糧食需求量為2098.4萬噸,與2002年(2064.1萬噸)相比增加了1.66%。相反,2003年韓國國內的糧食產量為 554.4萬噸,與前一年相比(616.2萬噸)減少了 10.03% ,糧食自給率只達到了26.9%。這與2002年 (30.4%) 相比下降了 4個百分點,世界糧食進口的頭號大國並不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 而是1億多人口的日本, 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國人口4%的韓國!
  
等亞洲各國大力發展輕工業,各國政府如兩千年前魯梁國君一樣鼓勵國民大量織綈,激烈競爭使得工業品越來越便宜後,美國現在開始降低農作物出口,展開管仲戰國策的第二步。但生產的食物不能浪費,最近能源價格上漲給了美國一個機會,美國計畫把糧食轉化為乙醇燃料,今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新能源法,推動美國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達到360億加侖。
  
目前,美國已經建成114家乙醇提煉廠,還有80家工廠正在建設中。2006年乙醇產量超過50億加侖,比2005年增加了1/4,預計未來兩年裏可望新增60億加侖的產能。

然而這將導致世界範圍缺糧。 2006年,美國投入4200萬噸玉米生產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費水準計算,足可以滿足1.35億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國若從玉米生產150億加侖乙醇需1.8億噸玉米,足夠5.8億人口吃一年。
  美國能源署官員稱,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玉米仍將是美國乙醇生產的主要原料。由於美國的乙醇戰略,美國玉米價格翻倍上揚,創下了10年新高。美國眾議院在 12 月通過新能源法後玉米價格更有加速上揚的趨勢。據預測,未來幾年美國玉米價格有望再創新高,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應用廣泛,也是重要的飼料,包括玉米在內的糧食價格的上漲勢必引發食品價 格的連鎖反應。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范布倫說,糧食的價格正在上漲,可能還會繼續上漲很多。他強調說,用於生產麵包的糧食價格可能上漲30%到 50%,豆類和植物油種子可能上漲60%到80%。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5億人每天只能花費一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來購買食物的。如果食物價格上漲 50%到80%,很多人將會陷於饑餓之中。

雖然美國政府給每加侖乙醇提供51美分的補貼,現在美國的乙醇生產廠商仍處於賠本經營狀態。比爾蓋茲投資的太平洋乙醇公司在 2007年第三季賠五百九十萬美元。生產乙醇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化石燃料的能量,這包括生產收割灌溉運輸玉米等原料中所需投入的動力能量,蒸發提純所需的能量。據估計每生產可放出1卡能量的乙醇需要投入0.74卡的化石燃料的能量。所以乙醇生產中的能量增值並不多,很大程度上是把化石燃料的能量轉化成了乙醇能量。以2007年12月的價格比較,乙醇的價格 (2.38美元/加侖) 比汽油稍便宜 (2.46美元/加侖), 但同樣體積乙醇的熱值只有汽油的60%,所以若油箱里加的是乙醇,花同樣的錢汽車跑的路比 加汽油少將近40%。

美國新能源法要求到2022年生產的360億加侖乙醇中的210億加侖來源於纖維素 乙醇,比如秸稈之類,儘管秸稈是一種資源,但由於秸稈具有分散、體積大、難收集、易腐爛等缺點,集約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量。秸稈本身經過加工也是可以用作飼料的。牛羊的胃就是分散流動的化工廠。“秸稈變乙醇”等工業項目實際上是跟牛羊爭飼料。

美國聲稱要通過生產乙醇來實現能源獨立,但目前利用糧食提煉乙醇僅能滿足3%的汽車動力需要,即使把美國出產的全部糧食都用來製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僅能滿足美國18%的需要。儘管乙醇生產是賠本生意且實際上無法滿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標,但美國政府仍然全力推動乙醇生產。這是因為乙醇戰略對美國維持一流超強有利,美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有大量土地可以用來生產農產品和乙醇,廣闊的國土成為一項重要資源。美國缺燃料但多糧食,把多餘的糧食轉化為燃料有利於減少美國能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該戰略對美國總體有利,但卻傷害到缺糧的國家。

提高農產品價格雖也造成美國通膨,但卻可降低美國的農業補貼,從而降低美國政府的高額赤字。糧食漲價對糧食進口國傷害更大,因此美國的乙醇戰略實際上是損人利己的一招,雖不能真正實現能源獨立的目標,但卻可相對提高美國的重要性,有助於保持美國一流超強地位。

這就是美國的現代戰國策:先大量購入低端工業產品,誘使亞洲忙於生產衣服鞋子電視。用低價農產品擠垮亞洲農業,廢掉耕地,糧食生產大量減少,然後在能源自足的藉口下把糧食轉化為燃料。減少出口,導致農產品價格暴漲。從而打擊亞洲經濟,上個世紀美國在工業上超越其他國家成為世界超強,現在工業化在世界各國都發展了起來,以致美國製造業逐漸外移,優勢可能不保,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是附著在製造業上的,若製造業外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今美國學生不再願意投入艱苦的科研工作,爭著湧入金融業,美國引以為傲科研也會逐漸下滑。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有可能利用其在世界處於第一位的農業,通過乙醇戰略提高農產品價格,也相對提高美國的重要性。美國製造業可以外移,但生產糧食的土地卻不會外
移。美國的乙醇戰略其志雖不在滅國,卻有助於美國維持世界超強。整個國策與兩千年前的管仲謀略稍有不同,但運行軌跡幾乎一致。看看,“愚蠢”的美國政治家春秋戰國策運用得嫺熟自如。“聰明”的亞洲人民被玩得東奔西忙。心甘情願地給人家打小工賺苦力錢。

目前亞洲國家迅速崛起,但這些國家大多缺少生產糧食所需土地。為保持世界超強的地位,美國正在通過乙醇戰略悄悄地發動一場無硝煙的糧食戰爭。中國在大豆戰役上已經輸掉了第一仗,在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後,美國大豆佔據中國市場。目前跨國糧商控制中國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進口量。

2006年中國進口大豆2650多萬噸,是當年國產大豆的1.6倍,約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1/3。然後大豆價格又開始爆漲,中國不得不多花錢進口大豆。今後的世界形勢有可能發生很大變化。雖然沒有錢日子不好過,但沒有吃的會有什麼結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價格已經漲了一倍,若出現全球糧食短缺的話,糧食價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揚,也是可以成百倍上揚的。因此中國應加大政策扶持,確保95%的糧食自給率,守穩中國糧食安全線。美國和中國人口及資源情況不同,中國不應盲目跟著美國走。美國發展乙醇項目的背景是其糧食生產過剩。中國對該項技術應該緊盯,但不宜急著投入生產。在中國糧食生產不富餘的情況下大規模地把糧食轉化為乙醇是不可想像的。應靜待纖維素轉化為乙醇技術成熟,集中研發不跟糧食生產爭地的項目,比如從大海或沙漠裏生產生物乙醇。同時總體評估秸稈轉化為乙醇還是飼料哪個更為有利。前提是發展乙醇項目不應跟人畜爭糧,否則將傷及根本,得不償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各位朋友們:
留言後,請在發表意見的身分欄選:名稱/網址
可以僅直接輸入名稱,讓Fundy認識你喔!
(板上匿名編號已到998號,拜託各位大大不要再匿了)

若你有登入google帳號,點選留言框下方 {以電子郵件訂閱} 可以訂閱留言回覆喔!